今天是:

首页

政策法规

招聘会

公务员招录

企业招聘

事业招聘

高端人才

海归人才

人才培训

HR服务专区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在线报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内容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解读十八大报告
淮安人力资源网          发布时间:2014-07-02     点击: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解读十八大报告

  • [主持人]:电视机前的观众和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由人民网和北京电视台共同推出的特别节目“解读十八大”,我是主持人旭东。[14:47]
  • [主持人]:在这届大会当中有很多的表述都引起了方方面面社会各界的关注,谈到人才这个话题,谈到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人才大国和人才强国的话题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那就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今天我们和大家交流人才的话题。今天请到现场的依然是非常重量级的嘉宾,来自中国人事科学院吴江先生,今天我们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和人民网的网友共同交流和展望人才战略新布局。这听上去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是大家仔细想一想国家的建设、党的事业、民族的复兴、人民的福祉其实这些抽象的概念最终都要由人来完成和实现,所以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都说中国是地域辽阔、人才众多的国家,我们是人才大国,下一步我们要成为人才强国,一字之差,我们现在要做什么呢?十八大报告中对此有什么描述,请您给我们讲一讲。[14:48]
  • [吴江]:这在十八大报告中是一个很突出的亮点,和十七大比较,十八大是专门在党的建设科学化一章当中,是单独做了一节来说的。我数了一下,大概用了177个字,比十七大用90个字来说多了一倍,而且专门作为一个问题来说。突出一个亮点就是强调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和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特点。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这个问题是这次十八大提出来的,同时也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具有很高的、很新的要求。基本内涵其实就是把人才的问题摆到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就是为十八大确定的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撑。[14:50]
  • [吴江]:人才为什么要优先?为什么要从大国向强国迈进?我们先说优先,优先反映了两个基本规律:首先,人是各类生产要素中最活的要素,在各种生产要素中,人的要素具有优先位置,人的发展要放在优先位置。人才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优先发展的内涵揭示出作为人才作用的内生性规律,即人才是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他的知识技能不是被动服务经济发展,而是通过优先投入和积累,不断激发和释放人才的创造活力,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和源泉,人才是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原动力。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解放生产力的本质是解放人的创造力,只有把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人类的进步文明才有实现的可能。知识和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又使人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让智力活动、创造性活动在人的活动效率的天平上越来越有份量。这种历史性的变化的社会意义,是难以估量的。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就是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的优势,转化为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势。特别是当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当中,很重要的就是怎么把人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其次,人才优先发展揭示了国际人才竞争的必然规律。从许多国家实现赶超发展的成功经验看,只有重视人才开发,才能形成后发优势。20世纪初美国赶超英国,20世纪中叶日本赶超美国,韩国赶超西欧,都是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和人力资本优先积累的结果,也是发达国家长期保持科技领先、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历史发展证明,当发挥主导作用的技术革新的势头消失,或者起主导作用的潜力发挥殆尽时,经济发展就会趋缓,甚至停滞;当有新的主导技术革命和革新的形势出现时,经济发展才逐步回升。一次经济危机既宣告了旧的技术革命的谢幕,同时也昭示了新的技术革命的登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前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缺乏新的技术革命的支撑,绝非只是金融领域内的问题。科学技术是解决世界诸多重大挑战的关键,而人才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关键。 自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较长的衰退期,这就预示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也必将带来新一轮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激烈竞争。谁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吸引、凝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谁就能够掌握推动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抢占全球科技竞争、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们说大国这个概念是相对而言,这是一个国际可比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阶段。过去我们说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大国自然就是人力资源大国,我们从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大国,通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使我们整个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们的人才统计下来大体是1.2亿,占劳动力的15%。[14:52]
  • [主持人]:1.2亿的概念是?[14:52]
  • [吴江]:是人才的概念,我们这支队伍加起来是1.2亿,现在有8亿的劳动力,差不多就是15%左右。今天1.2亿,从绝对量来说是世界第一。所以这种规模可以说今天从人力资源大国已经实现了人才大国。这是一个阶段。[14:53]
  • [吴江]:下一个阶段,十八大提出来了,人才大国要向人才强国迈进。一个“大”,一个“强”,一字之差,反映了不同阶段,反映了人才发展当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状态,就是我们从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才大国,再从人才大国走向人才强国。当然一字之差也反映出来了我们的差距,和谁比呢?就是和国际发达国家比。和发达国家比,我们还是有不少差距,这个差距概括起来就是大而不强。[14:54]
  • [主持人]:尖端人才、高级人才的数量不够。[14:54]
  • [吴江]:有几个数子很能说明问题:我国在2010年人才总量是1.2亿,比2008年增加780万人,绝对数可谓是世界第一,占我国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11.1%;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5700多万,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经济活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员的占比11.1%,而发达国家都是在30%至60%之间;在经济活动人口中R&D人员每万人我国只有33.6人,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至120人之间,像芬兰、瑞典都在240人之多;在我国的研发人员中,研究人员只占47%左右,这一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比例;我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是25.6%,而发达国家都在35%至60%之间;人才对国家GDP的贡献度我们只有26.6%,而发达国家一般在50%至70%之间。2009年我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在参与排名的55个主要国家中位列第48位。我国工程师所创造的产值只有美国工程师的十六分之一、德国工程师的十三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世界一流科学家我国仅有100多人,仅占世界的4.1%,而美国高达42%。突出问题是:我国人才数量增长快而人才质量提升慢;人才素质变化快而人才结构优化慢;人才投入增加快而人才成果转化慢。概括说,高端人才不够用,低端人才不适用,年轻人才不敢用,特殊人才不会用。人才强国的标志是人才国际竞争力,要看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拥有多少,培养人才的一流学校、一流科研机构、一流的企业有多少,人才对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贡献有多大,最根本的是要看有没有一流的教育制度和人才制度。所以,十八大提出,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要下大力气解决我国人才开发的质量、结构和效能问题,尽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这是未来10年迈向人才强国的奋斗目标。为此,十八大报告还提出,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14:55]
  • [吴江]:所以从这些方面都可以反映出来我们下一步走向强国的任务还很艰巨。[14:55]
  • [主持人]:这也从一个层面反映出来我们的国家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必须要强,因为我们要建设一个有创新能力的大国。[14:55]
  • [吴江]:而且是第二大经济体,所以必须在这方面通过我们的人才强国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4:56]
  • [主持人]:十八大提出了很多目标,五位一体,小康社会,这些归根到底都需要高端人才去建设、创造,所以人很重要,人才强国和人才大国,一字之差,但是目标是完全不一样的,要向人才强国迈进。当然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还印发了一个重要的文件,叫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管”字就很特别了,我觉得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也会特别的关注,我们建设一个人才强国和党管人才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14:56]
  • [吴江]:大家注意到了,报告开宗明义就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这个原则提出来实际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以及对人才资源的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对人才资源,所谓第一资源作为生产力这样一个重要价值的科学判断和战略选择。我们过去大家习惯听到的是党管干部,今天提出来党管人才,其实就是党聚人才。所以第二句话强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当中去,这个非常关键。所以这就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才的渴望,需要一批优秀人才能够凝聚到我们的事业当中来。报告中有两个“广”字,在十八大报告和以前比较更展现了我们党的胸怀,一个是“广开进贤之路”,第二是“广纳天下英才”。广开进贤之路也就是说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荐人才,广纳天下英才,不仅是把中国人才用好,还要把世界的人才、天下的人才都吸纳进来,这就是胸怀。我们的报告里说,这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所以我们说我们党管人才是做什么的?就是做这件事的,就是进贤之路,天下英才,能够广开、广纳,这反映出来我们管理的观念已经在发生变化了。[14:58]
  • [吴江]:过去党管干部是自己的干部,我们体制内的干部,过去的管按照管理理论来说是科学管理,一般界定在中观和微观层次,怎么考核、怎么培养、怎么奖励,给什么工资,这是综观和微观层面上的,实际是一种目标,就是从严治党,就是首先把干部管好。今天人才不是这个概念,人才是聚的概念,怎么“管”?这个“管”字更多是今天的协调。[14:58]
  • [主持人]:提供服务、创造条件。[14:59]
  • [吴江]:对,怎么样达到很好的环境,给所有的人才发挥作用,怎么提供好舞台。所以今天的“管”是管宏观,就是先提出需求,提出预测,缺什么人才,什么人才给什么样的待遇,总体上有一个把握。比如高端人才,比如技能人才,基层现在缺少人才,缺多少?缺在哪方面?西部、中部人才缺多少,这是宏观,宏观上要把握好。二是管政策,要出台一批好的政策。三是要管好服务,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营造好环境。这些都反映出来我们党管理的理念发生了变化,方式在发生变化,这实际上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延伸,也是反映出这次十八大提出来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党管人才打造世界上最好的人才制度,这就是制度优势,引进一些人不太难,我们举全国之力、举全省之力引进一批人才,不是很困难,难的是要建立一套制度体系,而这个制度要具有国际竞争力,这就是十八大报告提出来的,你的制度是什么制度?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也就是我跟美国拼,拼什么?要拼的是制度优势,这个制度优势就是党管人才,通过这样一个制度优势可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同时又能够通过党管人才的政策来让各个部门按照党的方针去做,按科学人才观去,让我们的人才按照党的事业需要、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去发挥自己的才干,这种正确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15:01]
  • [主持人]:您说关于党管人才大家理解非常具体,为了服务党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各项事业,我们就需要发现人才,服务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创造让他们完成我们各项目标的条件和环境。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好的措施和方法,我知道咱们国家有一些很好的培养人才的大的举措,比如说有千人计划、万人计划,请吴院长给电视机前和互联网的观众介绍一下这两个计划是怎么回事,海外和本土人才是怎么为他们创好的条件服务社会的?[15:02]
  • [吴江]:简单来说千人计划是从海外引进的,万人计划是着眼于本土的培养。这个两个计划都是中央出台的计划。早一点的是千人计划,是08年,我们根据国际形势,当时的金融危机,出现了一些机会,我们可以从国外挖一批人才,闲置的一些人才,特别是海外的一些优秀人才。[15:02]
  • [主持人]:当年从我们这儿出去的,把他请回来。[15:03]
  • [吴江]:对。但总体来看,创新创业是一个主题,创新创业的人才是我们当前急缺的,无论是千人计划还是万人计划,都是要解决当前创新创业人才不足的问题,都是要解决怎么样建设创新型国家,怎么样调整结构,当前我们一些新兴产业急缺的人才。国际上这方面的人才都是稀少的,竞争非常激烈。千人计划我们是利用金融危机的机会,整个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才会有一些富余,我们赶紧挖回来,做一些储备,充分利用起来,当然我们也有很好的市场,有很好的机会。从整个国际态势来看,完全靠引进还不够。所以我们还要立足于培养,我们必须把引进和培养统筹兼顾起来,而且这里要重在自主培养。自主培养是我们人才发展当中的一个基本方针,是一个基本力量,引进人才是一个重要的补充。[15:04]
  • [吴江]:这作为一个长期战略。就千人计划来说执行得非常好,截至今年上半年,我们到08年三年多时间,我们用了八批引进了接近2800人,都是海外高层次的,可以说高层次、顶尖的人才是我们过去几十年都没有见过的,都是新技术的人才,现在的引进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普遍受到了各单位的欢迎,受到各行业、各地方的欢迎,他们承担了很多大项目,一些研发填补了国际领先水平和国内空白,产生了很好的效应。比如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先后成功解析了世界上第一例细胞凋亡小体的三维空间结构等等,在国际生命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还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于学杰研究员发现了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这是近年来国际病毒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还有搞通讯的,展讯通讯(上海)有限公司李力游博士研发了TD-SCDMA核心芯片,为推动国家自主标准TD-SCDMA的正式商用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张辉博士创办企业,自主开发了CMMB手机电视芯片等三大芯片系列,树立了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这些都是建立了自主标准的,在国际上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批专家,一项调查表明,我们现在接近2800多人遍布在全国各地各个行业,83.2%的人才都已经上岗了,绝大多数都已经开展工作,而且都已经产生了效益,初步产生效益的能占1/3,上了岗以后两年时间就已经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一说明这些人才好,二说明我们的环境好,我们已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来了就能干事,像中关村这样,来了以后在国际上几年就能出成果,达到领先水平,所以这件事情反映出来,千人计划中央决定非常正确,高端人才带来了新理念、新经验,转化出来一些新的成果。[15:10]
  • [吴江]:在这个带动下,各省也都在做,现在也有几十个百人计划、千人计划,各个省做的计划引进12万人,国外说这么大国家引进千人,没多少,实际上是个带动作用,效应在全国能够引进来12万人左右。现在高端人才,海外的中国人,已经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的人大体上有十多万,不一定都能吸引进来,把高端的一部分吸引过来,这个成果非常可观。现在大家也比较满意,据调查反映,用人单位对这些千人计划的人选很满意,高层次计划的这些引进来的人对我们采取的工作、引进的政策也还是比较满意的,总的势头良好。这项工作不能放松,要继续扩大,目前搞的青年千人计划,外国人千人计划,专门引进外国专家,也搞了一个千人计划,也都启动了。万人计划主要着眼于本土,万人计划刚刚起动,主要还是针对中央批准以后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委最近出台的计划,全称是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叫《国家特支计划》,就是特殊支持这些人才,我们现在准备用10年时间,面向国内分批解决1万名左右、3个层次、7大类给予特殊支持。比如有意义要杰出人才,第一层次就是杰出人才,计划支持100名,这些都是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科学研究重大发现的。第二个是8000领军人物,各个领域,有紧缺的创业人才,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再就是有潜力的年轻人,2000人。[15:11]
  • [吴江]:这些都在实施,刚刚起动,第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已经接近尾声了,杰出人物和领军人才都正在评比,这套程序非常严格,透明度也很高,大家都很期待能够把这些人才选出来,评出来,特别是同行评议,真正让他们通过国家的特殊支持进一步发挥好作用,成为我们人才工作有国际可比性的品牌工程。国外现在也很关注这两个工程。[15:11]
  •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的这几个问题,比如要建设人才强国,要坚持党管人才,再到我们的具体做法,千人计划、万人计划,这些都是在中央的部署之下一步一步地来进行,完善人才工作,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刚才您谈到的这些内容,我们觉得都很振奋,觉得国家能吸引那么多人才,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对于人才而言,对于国家的各项事业而言都是好时候。但是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在中国也有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我们的国家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有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那样的地方人才怎么办?那些地方更需要人才,那些地方怎么吸引人才?国家有没有特殊的政策来扶持他们?这点您也给大家讲一讲。[15:12]
  • [吴江]:一般说欠发达或者不发达地区称之为边远、落后,一个是地处边远,一个是经济比较落后,实际上这四个字反映了地域的差异,自然条件,从根本上来说也反映在人才方面。就是说根本落后是落后在人才问题上,教育不发达,这样人才就上不去。所以在这个方面就成了恶性循环,越没有人才越不发达,越不发达越没人才去。[15:13]
  • [主持人]:自身的人才还流失。[15:13]
  • [吴江]:对,孔雀东南飞,留不住人,越不发达越留不住人,越留不住人越不发达。穷国、富国也是这样,越穷的越往富的地方流,怎么办?我们国家建国以后对这个问题党和政府就很重视,在60年代,我们就支援大西北、支援边疆。[15:14]
  • [主持人]:我的父辈就是那个时候支援三线。[15:14]
  • [吴江]:对,大家都很熟悉,我们的祖辈、父辈从支援边疆、三线,从开发柴达木到后来的援疆、援藏工作,中央一直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政策,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大批的沿海和管理技术人员到西部、到不发达地区。过去还是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因为过去我们搞计划经济好办,中央一个计划大批人就可以走了,大学生一毕业以后就响应党的号召,今天再这样做不行了。今天是市场经济,是双向选择,市场经济是什么?市场经济是人往高处走,哪里条件好、哪里待遇高就往哪里走,所以这样的话不发达地区在吸引人才方面确实很困难,确实需要国家来干预,国家的政策来扶持。所以我们给了很多这方面的政策,比如说2000年的时候,专门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来西部大开发要吸引好用好人才,制定有利于西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人才创业的政策,提出了很系统的政策支持要求,这几年对于欠发达地区,中央的政策到现在为止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比如说设立特定的项目和工程,一个项目、一个工程跟着就是一批人,再就是人才柔性流动和定向引导,比如人的柔性流动,科技特派员,还有人才研修,把他们请过来,在这方面进行培养、研修,还有特殊培养,加大这些力度。这方面我们有几个成效:一、新疆、西藏、青海的干部交流,现在已经成为了常态,中央派很多机关的管理干部到西部挂职,重点到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地、市、县挂职,为基层服务。同时西部的干部大体上现在有4千多人,分别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发达地区挂职,双向流动,这样援疆、援藏、援青的力度在不断加大。这几年派的人都是几千人下去,包括还带着资金和项目。[15:17]
  • [吴江]:再就是对于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的支持力度,比如我们搞了西部之光,组织访问学者,选拔一些青年骨干、科技骨干,包括国际著名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进行一年的培训,把他们请进来作为培训,开展一些培训。我们还搞博士服务团,选派,我们连续十年选派了各行各业的博士服务团下去,下去几千人到西部、一线进行服务锻炼。还有专家院士西部行活动,去了100多名院士,开展咨询活动。还有共青团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通常叫西部计划。还有村官计划,就是大学生到村里任职,还有三支一扶计划,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对于西部的支持力度还是可以的,但总体来看还是不能停,还要持续加大,一方面要靠投入,还有一方面是西部培养的人才怎么留得住的问题,自己培养的人才要自己能留住,自己送出去的人才都跑了,这是一个问题。在这方面有一个教育问题,也有政策吸引问题。比如待遇,要有一些特殊待遇来支持。所以很重要的是要政策引导好。[15:20]
  • [主持人]:对,发挥政策的支配作用。人我们要培养得出来,吸引得来,要留得下,更要用得上。中国人有句话叫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点怎么做?会达到让每个人才在需要他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来呢?[15:20]
  • [吴江]:既是很微观的问题,也是人人都关心的问题。“人尽其才”是个古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淮南子•兵略训》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其基本含义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其才能,每个人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地使用。这正是人才发展工作要达到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的达成是一个现实的实践过程,其核心就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其基本前提是人才的自由有序流动。从制度角度来看如何做到?如何能够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做到,所以当前要深化机制改革。现在人尽其才很重要的是有序流动,就是人能够流动开,能够流得动,配置就能够达到最佳化。这里有几个关键,一是每个人的成长规律不同,人尽其才是根据规律,然后尽其才。有的人当科学家,不一定做官,有的人做官不一定非得去教书,所以一定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去做,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使用作为中心环节,不要光是考虑这个人资历够不够,这个人的职称达到没达到,或者有没有什么学历,杠杆太多,不拘一格用人才,这个人能做什么要充分能够使用。再就是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让人在市场当中能够达到最佳的配置。[15:23]
  • [吴江]:新上任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0年人才工作会上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人重在使用,在使用中发现,在使用中成长,在使用中发挥作用,在使用中增长本领。关于怎么样人尽其才讲了三层意思:把人才的素质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力争把每个优秀人才放最适合的岗位上去。这是一个。就是要找到需求,和岗位结合起来。第二句话讲的是坚持用当其时,及时发现、大胆启用各类人才,使人才在黄金时期充分发挥才干。就是要用,一个是和岗位结合,一个和时间结合。30多岁就要用,这是黄金时期,不要到了50岁再用,已经过了时间了。第三句话是坚持用当尽才,让各类人才在广阔舞台上有舞台,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发挥一技之长。在这方面,怎么样用好人才,中央有很好的这方面的思想,落实到我们基层、落实到用人单位,怎么做才好?我想大家都可以创造。[15:24]
  • [主持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15:24]
  • [吴江]:中科院把研究人员分为三类:一、实行长期聘用,就是高端的、领军人物,实行岗位聘用,得稳住,不能让他走。二、根据阶段性任务来聘用一些博士后,就是要出成果、能够出成果的人才。但是不是拔尖的,对这些实行灵活的项目聘用。把项目做好了,我就聘用你,做一个聘用一个,再做一个再聘用一个,不长期养着。对研究生实行研究助理制度,实行人事派遣,这个人就派给你当助手,用完了就送回来,用得不好也可以给我,所以不同的水平、不同阶段的人是不同的用法,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上海交通大学评职称怎么评?搞了三类,既有教学能力、又有科研,叫做科研教学型教授。第二种是只能做科研,教学差一点,叫科研型教授。第三是科研差一点,主要是教学,做教学型教授。把教授分为三类,各为其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考核,拿不同的待遇,同时相互之间可以流动。教学搞好了可以到教学,科研搞好了可以到科研,两个都搞好了你可以当科研教学型。采取三种不同的办法,这些创造都是非常有异议的,我们鼓励基层围绕这几句话,深化改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办法,很重要的是要真正认识人才的价值。[15:27]
  • [主持人]:在用人才这件事上用电影的一句台词就是“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才行”。[15:27]
  • [吴江]:过去毛主席也说过,丢掉了错误的观点,人才就站在你面前了。[15:28]
  • [主持人]:关于人才,一方面老百姓特别关注,但是在老百姓的意识当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真正的人才和所谓的高学历,很多老百姓不能正确地区分和认识。在这个话题上,您觉得我们怎么来对待人才和学历的关系呢?[15:28]
  • [吴江]:我们有一些人简单地说有学历就是人才,没学历就不是人才,这是几十年来大家的一些认识有误解,因为有学历的多了,考各种各样的证,都想利用学历,本科还不行,还要硕士、博士,认为学历越高越是人才。从中国的人才思想本身来说不是这样的,我们的人才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来和现在的人才含义基本相同的概念是东汉的王充,这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在《论衡》的累害篇中说,人才高下不能均同。他就说人才有高有低,不能一概而论。有作学问的,有做工的,所以实际上这个人才思想从东汉时期到现在有发展,但基本上都延续下来了。包括我们党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这样一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阐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这样,一是要确实到认识到它的专业性。二是要认识实践性,人才本身没有知识当然不行。所以在2010年,我们中央作了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当中对人才有个定义,说了三点:一、人才是专业的。两专,一是专业知识,要有专业知识培训。二是要有专门的技能。没有专业知识有一技之长也可以。二、价值。什么价值?就是要为社会作贡献,通过你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贡献。三、人才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没有界限,人人都可成才。学历重要不重要?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曾经对1000名耶鲁大学毕业生发表演讲时说:“我,埃里森,地球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辍学生;比尔.盖茨,地球上最富有的人,是个辍学生;保罗.艾伦,地球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学了;迈克.戴尔,地球上第九富有的人,也是个退学生。史蒂夫.鲍尔默也很富有,但是他只能排到第11位,他是研究生时辍的学。10年的企业巨人乔布斯同样是个辍学生。超级富豪从不关注学历和文凭。有没有学历不重要。比如乔布斯,他是退学之后又重新上课,他是在美术课当中萌发了苹果的思想,是这个学校的美术课老师给他知识,给他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没有知识不行,但是又不能把学历看得太死。[15:36]
  • [吴江]:我们今天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看,不为学历、不为身份、不为职称、不为资格[15:36]
  • [主持人]:还是中国那句老话,不拘一格。[15:37]
  • [吴江]:对,行行都可以出状元,当然我们的学历也很重要。问题在哪里?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我们给什么样的人给学历?比如我们现在的人搞点创新,拿不到学历。我们非得要考试及格,拿到分数给学历,这种有创造性的人,怎么让他们拿到学历,让他们真正到社会上有用,这才能把有学历的人和人才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这两者之间有联系,但是不是一个非得替代的关系。我想大家会认识到这点。[15:37]
  •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您讲得特别精采,我想再问您一个广大网友特别关心的问题,就是从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规模来看,咱们国家这一年毕业生达到了680万人之多,一方面我们回到人才大国的话题上,自己培养的大学生每年有很多人毕业,但是这些新增的大学生他们的就业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国家和个人都应该有什么样的做法呢?[15:38]
  • [吴江]:首先应该肯定大学生是我们的潜人才,是我们国家培养、老百姓、纳税人和父母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每个人都希望成人才,让孩子上大学,为祖国效力。但是就业确实严峻,一方面和我们目前的经济结构有关系,今天的就业矛盾不是因为招大学生招多了,这几年扩招,其实哪个国家都有扩招,像美国也有扩招时期。我们现在有两个观点,一种是招太多了,少招点,大学生用不了那么多,过剩。我个人观点是大学生并没有过剩,我们现在的人才占人力资源总数才15%,才1.2亿。中央提出来要求2020年应该有2亿大学生,所以路还很长。还有很大的空间,这实际是一个预测,就是到底需要多少大学生,我说我们现在还需要大量培养。目前的问题是什么?结构性矛盾。培养的人和我们市场上、企业上所需要的岗位不匹配,培养的专业拿上去不能用,学非所用,这是一个问题。所以人家不愿意要,愿意要有经验的人,所以矛盾非常突出。现在整体的就业岗位不多,一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900万,大学生占了680万,还有头一年的,没有找到工作的还有至少100万,加起来就800万人,我们就有900万岗位。所以这个形势非常严峻,还有农民工,还有下岗工人,还有城市困难工人,加起来有2000多万人就业,我们没有多少岗位。一方面还是要靠市场,要靠中小企业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要让企业发展起来,让能够增加就业的企业,特别是三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让能够容纳就业的企业有一个生存的空间,能够大力发展自己,包括国有企业,应该储存一批大学生,应该有一批后备力量,这是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经济问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所以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要有一批能够使我们充分就业的企业的生长。[15:39]
  • [吴江]:另外一方面,政府还有一些政策,有一批配套的政策,这在08年金融危机时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国务院出台了一些政策,包括财税支持政策,包括培养和就业的指导政策,公共公正服务政策,包括开发工作岗位等等,鼓励用人单位吸收毕业生,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国务院每年都强调大学生的就业是首要问题,因为他是国家的财富,我们不能把人才培养完以后搁置起来,搁置两三年就浪费了。这方面有几项政策,除了我刚才说的,现在很重要的引导,这次十八大提出来的,就是怎么样能够到基层去就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奋斗,比如说我们实施的大学生支援服务西部计划,06年开始实施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还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师特岗计划,08年开始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现在我们的大学生现在还留在基层农村的大体有48万人,各种各样类型的,总的加起来是这个数。现在农村有60万个村,还不要说乡镇,现在在基层农村的也就40多万人,还不够。我觉得每个村都要有大学生,都要有我们的村官,都要有大学生的村干部,包括三支一扶,包括农村的教师、医生,通过政策、公益岗位、政策扶持,包括各种各样的培训使他们在下边有广阔的天地,现在是市场经济,不能把人家放下去就不管了,通过一段锻炼,锻炼了三年回来,回来以后再到市场上去,比如进公务员队伍,到事业或者到企业去,但是到农村干的这段经历对他们大有好处,有一批人在农村就发展了,而且发展得很好,特别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东部、中部这些人开始创业了。现在国外大学生创业率大概在20%,西方发达国家在20—25%左右,就是大学生一出来以后都是自己创业,中小企业,一般是三四个人,我们不行,我们现在大体上创业的在3%,三年以后失败率高达50%以上,资金又少,没有管理经验,没有销路,最后只剩下学历,怎么办?所以我们需要在学校期间就应该实行创业教育。如果我们这680万或者700万,因为“十二五”时期年均大体上就在700万,这700万大学生有20%左右的人能够创业的话看能带动多少就业,今后创新型国家的希望应该在这批人身上。所以大学生是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只有在就业、创业、创新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去找到自己,所以这里有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大学生现在下不去,就业的观念有问题,所以要强化就业观念,要转变,不要光是留在大城市,不要光以为有优越感,今天到实践当中去,去做工人、农民,去当村干部,我觉得这些对自己都是很好的锻炼。降低自己的就业预期,现在预期太高,增强创业的能力,不断增强这样的适应性,我想我们迈向人才强国都包含这批大学生在里头。[15:45]
  • [主持人]:非常感谢吴院长作客人民网和北京电视台共同推出的节目“解读十八大”,您对十八大强调的我国的人才优先战略、党管人才的理念,以及聚拢各方面的人才,来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服务,做了很多详尽的解读。谢谢吴院长,谢谢网民朋友、电视机前观众朋友的收看,回头我们还有机会再交流。谢谢大家。[15:45]

本类推荐

没有

本类固顶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