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留学回国人数35.35万人,是本世纪初回国人数的近30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2.4% 筑巢引凤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中国正在不断创造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留学热和回国潮,出国留学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的数量还在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3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5.86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44.48万人,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61.38万人,其中107.51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或研究。
先出国留学,再回国发展,正成为越来越多留学生的人生轨迹。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已有72.83%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就在去年,留学回国人数达到35.35万人,是本世纪初的近30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2.4%。
人才强国战略很给力
留学回国热潮的形成,源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吸引留学归国人员的政策陆续出台。特别是2008年,国家实施“千人计划”,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等引进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地方引才计划也纷纷启动。2012年,国家又实施了“万人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
截至目前,“千人计划”已分10批引进了4180余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的人才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3名、发达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46名、正教授1430余名,引进的正教授的数量远远超过1978年至2008年30年间引进数量总和。
在“千人计划”带动下,各省区市也先后实施地方引才计划。如北京“海聚工程”、江苏“双创计划”、浙江“省级千人计划”等,与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部委引才计划一起,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相互衔接的引才格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庞大的海外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主力军”。
北京上海最受青睐
回国之后,在哪里发展?北京和上海,是留学归国人员最青睐的两座城市。
2009年4月,为对接“千人计划”,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地方引才专项计划“海聚工程”,部分区县、产业功能区也因地制宜出台相应的引才政策,一套高效的引才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像赫赫有名的中关村,由于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于一地,更是海归“上岸”的汇聚地,创业成果的迸发地。
强大的选才力度,让北京吸引了许多海外高层次人才,百度的李彦宏、中星微的邓中翰、天下图的关鸿亮……截至目前,北京市认定9批共514名“海聚工程”入选者,同时入选“千人计划”的达171人。统计还表明, “海聚工程”创业类人才创办企业申请专利7525项,获得授权专利306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177项。“海聚工程”入选者创办企业共152家,注册资本总计47.7亿元,年销售收入共计203亿元,年纳税额共计17.3亿元,年利润达64.4亿元。现已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其中,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7家,年纳税额过千万的企业28家,年利润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
相比北京,上海也不遑多让。截至2013年6月,在上海工作和创业的回国留学生超过10万人,居全国各城市之首。目前,留学生在上海创办企业4500多家,总注册资金超过6.4亿美元,且大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上海七成以上的两院院士、九成以上的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出自海归。